SYSTEM ACTIVITIES
发布时间:2025-10-23 阅读量:111
2025年10月16日至18日,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贵港综合试验站联合体系内多位专家组成专项考察组,先后赴桂林、桂平、武鸣和扶绥等地开展系统调研与合作交流。此次活动由育种技术与方法岗位专家张鹏研究员组织,贵港综合试验站站长卢赛清研究员带队,繁育技术与质量控制岗位专家申章佑研究员及其团队成员共同参与,旨在强化体系内协同创新,推动木薯花叶病预警防控和产业链高效发展。
10月17日上午,考察组首站抵达桂林综合试验站。在站长周宾研究员的陪同下,专家们实地察看了木薯试验田的生长状况,并围绕根腐病、绵粉蚧等主要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措施进行了现场交流。座谈会上,周宾站长介绍了桂林站在木薯抗寒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与阶段性成果,展示了已筛选出的多份具抗寒潜力的优良种质。张鹏研究员介绍了团队在抗寒分子机理解析与抗逆基因发掘方面的最新进展。双方一致认为,应强化区域间资源共享与联合攻关,协同提升木薯抗寒和抗病育种水平。针对当前斯里兰卡及东南亚地区木薯花叶病传播形势,专家们共同强调要坚持“预警先行、综合防控”的原则,积极布局抗病种质资源利用与高抗品种创制,为防范疫情境外输入和区域传播提供科技支撑。
当日下午,考察组前往贵港综合试验站位于桂平市思建村的示范基地,实地调研了“木薯—西瓜”“木薯—花生”等间套作高效栽培模式。卢赛清站长详细介绍了不同作物茬口安排、精准施肥及高标准起垄管理等关键技术,展示了该模式在提升土地利用率与促进农民增收方面的显著成效。专家们一致认为,该模式为木薯生产的绿色高效和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经验。各方还决定依托贵港站的杂交育种平台,共同开展木薯花叶病抗病育种与健康繁育技术攻关。
10月18日上午,考察组赴武鸣综合试验站调研。在站长李兆贵研究员带领下,专家们考察了木薯示范种植区,对GR13品种的块根发育状况进行了田间测定与技术交流。座谈会上,李兆贵站长介绍了当地木薯产业规模化种植与加工一体化的进展情况。专家们围绕木薯生产机械化、淀粉精深加工与食用化开发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一致认为打通从“田间种植”到“终端产品”的全链条创新体系,是提升木薯附加值与市场竞争力的关键路径。
18日下午,考察组最后一站来到扶绥县渠黎镇的繁育技术与质量控制岗位试验基地。申章佑研究员介绍了优质种茎繁育体系建设与质量控制计划,并带领专家实地考察了南植199、华南9号、桂热11号等主栽品种的田间表现。现场测产结果显示,新选育品种在产量与薯型方面表现优异,受到专家们的广泛认可。与会专家还就苗期长势调控与脱毒繁育技术进行了深入交流。
此次跨区域、多岗位联合调研,是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落实协同创新机制的重要实践。活动有效促进了科研力量间的资源共享与技术互鉴,形成了应对木薯花叶病等重大风险的联合防控共识,也为推动木薯全产业链的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