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 ACTIVITIES
作者:张洁 李汉丰 发布时间:2025-07-10 阅读量:28
2024年10月28日,中国援刚果(布)农业技术示范中心迎来了一位特殊的科技使者——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木薯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岗位团队成员李汉丰同志。作为中非农业合作的技术骨干,他肩负着为期一年的科技援助使命,为刚果(布)的木薯产业发展注入中国智慧。
深耕资源收集 夯实科研基础
抵达刚果(布)后,李汉丰同志立即投入工作,与当地专家组成联合科研团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木薯种质资源调查。经过数月的艰苦努力,成功建立了首个本地木薯种质资源圃,目前已收集到15份具有特殊性状的珍贵种质资源。这些资源不仅填补了当地木薯种质研究的空白,更为后续的抗病育种和高产栽培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据悉,资源收集工作仍在持续进行中,预计将为刚果(布)木薯产业储备更多优质基因资源。
木薯本地种质资源圃
创新技术培训 培育本土人才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是李汉丰同志的工作信条。今年以来,他采用“理论+实践”的创新科普模式,带动了当地一批种植户自发前往学习。3月13日,在恩古瓦比大学的课程实习中,60余名师生通过实地操作,系统学习了木薯栽培管理技术和抗病种质选育方法。5月20日,他带领学员开展木薯花叶病毒接种实验,对抗病芽变第二代种质进行田间观测,让学员在实践中掌握核心技术。
田间管理栽培指导 抗病资源筛选
成果丰硕喜人 产量显著提升
回访调查显示,接受培训的学员普遍反映技术实用性强、易于掌握。当地农民应用新技术后,木薯产量获得显著提升,参加培训的农户激动地说。更令人欣喜的是,部分学员已成为当地的技术推广员,将中国技术传播到更多地区。
展望未来合作 共绘发展蓝图
下一步将继续深化与刚方的技术合作,重点推进木薯种质资源的保存与利用研究,同时扩大技术培训覆盖面,帮助更多农户掌握先进种植技术。体系专家在工作充分展现了中国农业科技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奉献精神,为深化中非农业合作树立了典范。
这场跨越万里的科技援助,不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增产效益,更播撒下刚果(布)自己的农业火种。他用专业和热忱,谱写了一曲新时代农业科技援非的动人乐章。
文字来源:种质资源收集与评价岗 张洁
图片来源:种质资源收集与评价岗 李汉丰